淺談彩葉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發(fā)布者:孫莉 沈速 趙國慶 發(fā)布日期:2006-09-19 點擊次數:941827
齊齊哈爾市地處寒冷的北方,受氣候條件的影響,綠化中可應用的植物材料非常少,園林綠化樹種色彩單調。如何利用有限的植物,達到綠化、美化、彩化的效果,是我們園林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為了解決綠化色彩單調的問題,市園林管理處從外地引進了許多適合齊市地區(qū)栽植的彩葉植物,如茶條槭、羽衣甘藍、紫葉酢漿草、紫葉小檗、珍珠繡線菊等彩葉植物品種。它們具有花朵一樣絢麗的色彩,與綠葉植物相互映襯,極大地豐富了我市的色彩,而且枝繁葉茂,易于形成大面積的群體景觀,成為目前園林綠化、美化、彩化的新寵。由于彩葉植物具有成景快、栽植容易、觀賞期長等特點,在我市近幾年園林綠化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彩葉植物是一類在生長季節(jié)或生長季節(jié)的某些階段全部或部分葉片呈現非綠色的植物。彩葉植物的種類很多,一般分為常色葉植物、春色葉植物和秋色葉植物三大類。常色葉植物是指整個生長期內都能呈現色彩葉色,而春色葉和秋色葉植物只是在生長期某一段時間呈現彩色葉色。常見的春色葉植物有衛(wèi)矛、臭椿等;常見的秋色葉植物有雞爪槭、三角楓、元寶楓等;常見的常色葉植物有金葉接骨木、紫葉小檗等。彩葉植物具有觀花植物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它們隨季節(jié)的不同,變換豐富的色彩,人們掌握其生物學特性,配置及應用得當,往往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彩葉植物的應用原則
1.1 符合彩葉植物的生物學特性
如紫葉小檗等要求全光照才能體現其色彩美,一旦處于半陰或全陰的環(huán)境中,葉片恢復綠色,失去彩葉效果;花葉玉簪則要求半陰的條件,一旦光線直射,就會引發(fā)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1.2 要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只有將彩葉植物與色彩反差較大的背景植物或建筑物進行搭配,才能獲得最佳觀賞效果。
1.3 功能和觀賞性相結合
如果作為行道樹,應選擇干性強、病蟲害少的植物;若作為園景樹,應該選擇樹形和葉形均具較高觀賞價值的植物;若作為垂直綠化,應選擇攀緣能力較強的植物種類;若用來點綴和做花壇,可選擇低矮的灌木;若作為地被,則應用低矮的灌木或藤本植物;若進行大面積造景,可選擇的植物則較多。
在確定好樹種之后,還應注意植物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協(xié)調性。比如在建筑物前或立交橋下,為了與環(huán)境相適應,經常將彩葉植物修剪成圓形、直線形、拱形或波浪形等造型。在大片草坪上,可鋪設大面積色塊或孤植較大規(guī)格的彩葉植物。
應注意的是栽植成曲線或圖案的彩葉植物需要經常修剪,促進植物枝葉生長,使之緊密而整齊,并形成較多的頂梢新葉。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確保植株正常生長。
2 彩葉植物在綠化中的應用
2.1 孤植
樹姿優(yōu)美、葉色亮麗的孤植樹,一般處于構圖的中心,可發(fā)揮景觀的中心視點或引導視線的作用,因其艷麗的色彩,吸引人們的目光,成為主題。如株形高大豐滿、生長勢較強及葉片亮麗的彩葉植物,可以孤植于庭院或草坪中獨立成景。
2.2 叢植
成叢栽植觀賞期較長的彩葉植物可以美化、彩化環(huán)境,增添更多的色彩。如我市在黨政辦公中心的主樓東西兩側綠地三五成叢栽植的茶條槭,進入秋季葉子呈現橘紅色,非常漂亮,與周圍其它綠色植物形成鮮明的對比,既豐富了景觀色彩,又活躍了園林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2.3 群植或片植
群植或片植可分為單純樹種群植和混交樹種群植,形成多層次結構,注重色彩搭配。將色葉期較長的彩葉植物成群或成片栽植,既突出了整體美,又可營造出較有氣勢的景觀。如在黨政辦公中心主樓南側廣場的綠地中大面積栽植了新引進的紫葉酢漿草、珍珠繡線菊。因其葉色呈紫色、紫紅色,與周圍花卉、草坪的顏色形成鮮明的對比,五顏六色,非常好看,其美化的效果遠遠好于單純的綠色景觀。
2.4 彩籬或彩色花壇
紫葉小檗、珍珠繡線菊等耐修剪的彩葉植物是極好的彩籬植物材料,與綠色植物搭配構成美麗的鑲邊、圖案等,應用在公共綠地、分車帶、立交橋下、綠島、小游園中。在我市勞動湖和黨政辦公中心綠地上采用珍珠繡線菊作為彩籬材料,進入秋季其葉子變?yōu)樽霞t色,與綠色植物相搭配,構成美麗的圖案;三號門、四號門花壇秋季栽植的羽衣甘藍,因其葉色豐富、明亮、醒目,株形似牡丹,而且具有極好的耐寒性,是我市首選秋季栽培品種,為我市的秋冬季節(jié)增添了不少生機和魅力。
隨著生態(tài)園林的發(fā)展,人們欣賞能力日益的提高,園林建設由注重個體美向注重大面積群體美、自然美的方向發(fā)展,進一步明確了園林要以植物為主體。而彩葉植物以其豐富的色彩將在我市的園林綠化建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栽植彩葉植物在我市剛剛興起,如何運用彩葉植物,豐富景觀色相、提高景觀質量,把我市裝扮得絢麗多彩,是我們園林工作者共同探索的課題。
--來源:【《藍天園林》2006第03期(總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