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育苗木應注意幾個技術環(huán)節(jié)
發(fā)布者:佚名 發(fā)布日期:2004-08-16 點擊次數(shù):820028
一、掌握苗木特性 不同的苗木的生物學特性不同,要在掌握苗木特性的基礎上,注重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苗期測試、無性系對比林測試和區(qū)域化試驗等,做到適地適種,不盲目引種。如生態(tài)工程造林品種——歐美107楊,抗旱、抗寒能力強,在最低氣溫—30℃的地區(qū)可安全越冬;國家二級保護樹種——馬褂木,在酸性土壤上生長較好,壽命長,對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抗性,是城市、廠礦企業(yè)綠化美化的首選樹種。因此,根據(jù)苗木品種特性繁育,是提高育苗成活率、搶占市場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二、選擇圃地 所謂選擇圃地是指應選擇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質疏松的田塊,土壤的酸堿度范圍在PH值7.0至8.0,土壤有機質含量保持在3%以上。圃地質量的高低,對苗木生長量影響很大,而這一點恰恰最容易被忽略。共性問題表現(xiàn)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不注意選擇圃地,盲目定位,達不到苗木生長所需的水、熱、養(yǎng)、氣條件,使苗木滯長,出現(xiàn)僵苗、小老苗現(xiàn)象,即便再增加施肥量,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二是不注意培肥和改良土壤,使土壤結構發(fā)生變化,營養(yǎng)成分降低,從而影響苗木生長量。特別是留床作大規(guī)格培育的苗木,由于土壤的質變,會造成土壤板結、通透性減弱等,使苗木根系發(fā)育受到影響,發(fā)生根系線蟲病等病害。
三、合理施肥 根據(jù)土壤性質施肥,以促進苗木根系發(fā)育為原則,將氮、磷、鉀肥與有機肥合理混合施用,不僅可以節(jié)省勞力和時間,而且能提高肥效,減少氮的淋失,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情況下,基肥的施用量應占總施肥量的60%,苗期追肥的施用量占40%,且苗期追肥應本著“根找肥,肥不見根”的原則施用。
四、處理種子、種條 若采用有性繁殖,播種前首先應凈種,因種子從母樹上采集的常常是果實,雜質較多,凈種處理時可用篩子篩過后再用水漂洗。其次應消毒,消毒處理可使用藥物或石灰水。再之應催芽,催芽處理要在溫室內進行。若采用無性繁殖,扦插前,種條需貯藏,方法是將剪好的種條按上粗下細的順序均勻打捆,采用挖窖沙藏法儲藏。挖窖深度一般在50厘米至70厘米之間。貯藏時應顛倒種條極性,使之根基部朝上。儲藏時間按苗木品種特性而定,以種條基部形成不定根、恢復愈傷組織、控制發(fā)芽為原則。
五、及時灌水 及時灌水是指在恰當?shù)臅r機灌水,不宜采用“小水勤澆”的灌溉方式,具體應把握五個時機:一是苗木播種前灌水。此時灌水應觀察土壤是否濕潤,視情灌水。若采用扦插育苗,則應在扦插后灌水,首次水一定要灌足;二是苗木出齊后灌水。此時灌水不宜過大,以保持圃地濕潤、提高地溫為原則;三是苗木追肥后灌水。此時灌透水,不僅能防止苗木產生肥害,而且能使肥料盡快被苗木吸收;四是苗木封頭后灌水。此時灌水有利于提高苗木胸徑,延長落葉時間;五是苗木冬眠后灌水。此時灌水既能保護苗木根系,使之繼續(xù)吸收營養(yǎng),又能滲透于土壤中,使苗木不被凍傷。
--來源:【中國花卉報】